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非遺 > 手工館 > 泥塑面具

        西藏的顏色:藍面具 在田野中飛舞

        2015年05月14日 16:36    記者 文/圖 杜冬
        分享到:    

            老人家直接坐在臺下最好的位置。

            藍面具“覺木隆”藏戲

            覺木隆藏戲在所有藏戲劇團和流派中,是藝術(shù)各方面發(fā)展最為完備豐富的,在群眾中也是威望最高、影響最大、流行傳播最廣的。在古代,覺木隆藏劇團曾擁有一項特權(quán),演員可任意挑選,他們所到之處,在業(yè)余藏劇團體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苗子或尖子,馬上可帶走,不得阻擋。這個劇團開始住在西藏堆龍德慶縣覺木隆村的“雄巴拉曲”泉水邊,此后長期住在拉薩市區(qū)。覺木隆藏戲流行非常廣泛。拉薩、山南廣大地區(qū)內(nèi)多如星星般的藏戲劇團,多數(shù)是屬于覺木隆派的。

            今天,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的前身即是傳統(tǒng)的覺木隆藏劇團。

            古榮鄉(xiāng)的節(jié)日

            自治區(qū)藏劇團的大巴士在堆龍德慶縣古榮鄉(xiāng)金色的青稞田中緩慢地上坡轉(zhuǎn)彎,后面一輛滿載道具的小卡車忠實地亦步亦趨,溝深處著名的水磨坊隱約可見。司機不時停下來,探出頭去大聲問路上的鄉(xiāng)親,到某某村怎么走?

            那位背著熱水瓶和坐墊的大叔一看,滿車都是俊俏的姑娘,于是笑著指指前方。車子發(fā)動之后,他也跟在后面走,顯然也是來看戲的。

            這里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一個小小的大篷車集市,幾輛小卡車和農(nóng)用車排列在出口處,撐起涼棚,擺上啤酒、飲料和炸土豆等零食,更多的則是孩子們的玩具,小村里熱鬧非凡。

            演出場地是村委會的院場,停在這里的收割機已經(jīng)被“委屈”地開走。老鄉(xiāng)們在略顯潮濕的地面上早已丟下大片顏色鮮艷的陳舊藏式卡墊,先占好看戲的位置。許多卡墊構(gòu)成一個緊密的面向戲臺的半圓,一看就是全家族一同出動。

            演員們在村委會寬大的辦公室里化妝,戲臺上已經(jīng)掛上了幕布,藏戲祖師湯東杰布的唐卡像也已經(jīng)掛在正中。唐卡下端端正正擺放了供桌和茶碗。豐收以來,藏劇團幾乎每天下鄉(xiāng)演出,這一切早已駕輕就熟,有條不紊。

            真正緊張的倒是這個村的村干部們,這些中年漢子頭戴禮帽,衣著整齊??粗睦锇肃l(xiāng)的鄉(xiāng)親和生意人涌來這里,他們深感責任重大。在脂粉味濃郁的化妝室里更讓他們手足無措,于是他們都跑到了廚房里,在煮著牛肉的大鍋前站著抽煙。

            打扮完畢,劇團里穿著天藍色仙女裝束的漂亮姑娘們走到舞臺一側(cè)聊天,四周圍坐的當?shù)匦』镒觽儾挥勺灾鞯匾煌檬种溉シ靼l(fā)膠用得過多的頭發(fā),扶正自己的墨鏡,將灰塵仆仆的靴子藏在腿下。

            鼓點師戴上手套,坐在舞臺一側(cè),如同船長席般莊重的鼓座。鼓點聲驟然響起,驚醒了如同在霧中昏睡的村莊。

            藍面具的“漁王”在舞臺上飛旋起舞,他們的白髯飄飄,紅色的圍裙、肥大的黑褲、潔白的甩袖、手中的吉祥仗無一不在飛揚,腰間的數(shù)根白繩也左右掀動。幾步之外,古榮鄉(xiāng)的老鄉(xiāng)們沐浴在湛藍的天空下,眼神專注,有幾位老大爺依然在習慣性地搖動著巨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自己的腰身也隨著轉(zhuǎn)經(jīng)筒前后晃動。

            漁王裝與藍面具。

            “漁王”與“仙女朗薩”

            開場的藍面具舞表明自治區(qū)藏劇團屬于傳統(tǒng)藏戲中的“藍面具派”,即“覺木隆”派。為何是藍色的面具呢?據(jù)藏劇團團長班典旺久介紹,這個藍面具可以追溯到藏戲始創(chuàng)的時代。當年,湯東杰布大師為了在河上造鐵橋,需要籌款和征集鐵器。他就訓練和排演歌舞,招攬觀眾,這就是藏戲的肇始。

            而藍面具據(jù)說最初的原型來自“漁夫之王”,他日日在西藏的藍天下捕魚,面對著反射日光的碧藍湖水,天長日久,湖水不斷拍打在臉上,就將臉龐染成了藍色。如今的藍面具額頭上有日月圖形,臉上有吉祥符號,垂著長髯,充滿了古老和神秘的氣息。

            古代的藏戲多為面具戲,近代以來,演員逐漸習慣了不戴面具演出,只在開場時,還保留著氣氛熱烈神秘的面具舞,紀念藏戲最傳統(tǒng)的形式。其實小小的面具,在漢族的古老曲藝中也有表現(xiàn),早在京劇出現(xiàn)前兩千年,漢代的傳統(tǒng)儺戲中就有戴面具的傳統(tǒng)。種地的農(nóng)家漢子,帶上面具,也被認為帶有了神性。

            今天演出的劇目是八大傳統(tǒng)藏戲之一《仙女朗薩》,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觀眾們早已倒背如流。臺上,朗薩和她的姐妹鄉(xiāng)親們在表演收割青稞的勞累,高聲唱著:“但愿能少受點苦。”臺下,有阿媽在擦眼淚,他們的身后就是古榮鄉(xiāng)聞名全西藏的青稞田。只不過再也無需受朗薩的辛苦。等藏戲演完,收割機也已準備就緒。

            中午的休息時間,村干部們微微弓著腰,捧著滿臉盆的煮牛肉、煮土豆、瑪森(一種青稞甜食)進來,午飯的時間頗為短暫。演員們會抓緊時間在凳子上小憩片刻,僅僅半個小時之后,歌舞和綜藝表演就要開始。

            中午也是老鄉(xiāng)們到田間地頭過林卡的時間,如洗的碧空下,他們闔家團坐在自己的青稞田邊,用手遮擋著驕陽,品嘗著自家制作的瑪森糕點和青稞酒。

            在綿綿不絕的嗑瓜子聲中,演出一直到傍晚7點才結(jié)束。村干部們頗為拘謹?shù)卦趹蚺_燃起桑煙,生硬地捧著大捆的哈達向藏劇團的演員們敬獻。演員們手持糌粑,一齊向舞臺中間拋灑,一時間桑煙、糌粑、高亢的唱腔和臺下呼朋喚友的叫聲混成一片。

            傍晚的急雨終于落了下來,臺下的觀眾紛紛撤離,臺上化妝還沒有洗掉的仙女朗薩的“丈夫”和“兒子”已經(jīng)開始將沉重的道具裝車。

            我身后一位老大媽手搭著涼棚看完全程,煙霧中她看見人們將藍面具裝入道具箱,喃喃道:“仙女朗薩”,隨后又頗為惋惜地加了一句“噠,擦夏。”(啊,演完了!)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