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的傳統(tǒng)佩戴飾品、盔帽和鞋靴,都由本地民間手工藝匠生產(chǎn),或由戲班個別巧手制作,造型特別,裝飾精致,色彩對比強烈,具有民族風(fēng)格和地域特色。用以制作的金銀、玉石、珠寶和珍稀動物的皮毛材料,過去基本上用真品,近代開始個別使用代用品,民主改革后大量采用代用材料。
傳統(tǒng)佩戴飾品有巴珠、藏嫫巴廓、熱阿、埃果爾、嘎烏、甲直頗休等;傳統(tǒng)盔帽有索霞、蛇冠、薄獨、江達、班霞等;傳統(tǒng)鞋靴有損巴、貼尼瑪、工布了著、熱松、杰欽等。民間戲班也有借用當?shù)剌^富有人家使用的佩戴飾品、冠帽鞋靴進行演出的。
前藏婦女頭飾
藏語稱“衛(wèi)嫫巴珠”,前藏婦女頭飾,藏戲中王后、嬪妃等貴族婦女所戴用。以布和鐵絲扎成一個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穿綴珍珠、瑪瑙和松耳石,兩長角在前,一長角在后,成大三叉。前面兩角靠近,戴于頭頂。前面兩角上分別吊掛一束頭發(fā)“連子”,耳朵前面再配以碧花精巧的“埃果爾”耳環(huán),以顯示貴婦人雍容、華貴、典雅的風(fēng)儀?!澳康习椭椤?,亦即珍珠巴珠,在三叉角上串綴以成排密嵌的珍珠,為四品官夫人以上的貴婦人所戴用?!坝颀R巴珠”,亦即珊瑚巴珠,在三叉角中心有一顆較大的珊瑚珠,其余用松耳石和瑪瑙串綴而成。此為比母后、王妃低一等級的女性角色所戴用。 后藏婦女頭飾
藏語稱“藏嫫巴廓”,后藏婦女頭飾。以彩色絲條、珍珠、珊瑚和松耳石等串制成一個弓形架子,上面還穿掛一些小飾品。在藏戲中由后藏婦女角色戴用,如《卓娃桑姆》中女仆斯莫朗果被認為是“藏嫫”,即后藏婦女,就戴此種頭飾。 貴族婦女耳掛
藏語稱“埃果爾”,貴族婦女、母后、王妃等所戴的一種魚形耳掛,在翡翠碧花底面上鑲以金子和松耳石,分四節(jié)相連,整體呈長菱形,裝飾精致典雅。與“巴珠”和“連子”吊發(fā)并用。 男子圓耳環(huán)、長耳環(huán)
藏語稱“阿隆”,男性圓形耳環(huán),有以金、銀、銅制成的幾種,上面還有鑲以珍珠、瑪瑙或綠松耳石的。在藏戲中一般是男性傭人、管家、衛(wèi)十、牧民等角色戴用。另一種男性角色戴的長耳環(huán),藏語稱“索幾”,以大粒珍珠和綠松石分節(jié)穿制而成,一般是有知識、有地位的官員貴族所戴。 仙女頭飾五佛冠
藏語稱“熱阿”,即五佛冠,仙女頭飾。一般以五個紙板繪制成五個佛龕形,上面刻畫有“大日如來、阿閣、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像,連綴成半圓,排列戴在頭上。材料有紙板、木板、象牙等幾種。 仙女頭飾
藏語稱“年休”,仙女頭飾,插于仙女兩耳上邊的飾物,是兩個畫有彩虹紋路的打折絲絹,左右打折絲絹各吊一根紅或黃色絲帶。藏族巫師作法時,在身上纏以五色絲帶象征飛虹,據(jù)說,此種飛虹之路與天界相通。在唐卡畫像的兩側(cè)掛上紅、黃虹帶,其意在使神靈能駕彩虹飛去。 國王帽
藏語稱“霞莫江達”,國王帽,亦稱鐵環(huán)帽。以鐵絲制成圓環(huán),縫上金黃花緞,以金子做成帽頂子,帽頂上飾有紅絲穗。是四品以上僧官夏帽之。 甲魯高帽
藏語稱“甲魯薄獨”,部落長老。四品俗官所戴的一種圓形高頂大蓋帽,上頂大,下口稍小,有如倒扣的大瓷碗,用黃色或紫紅色絨布制成。藍面具戲開場人物兩個甲魯角色所戴“薄獨”,則比生活中的“薄獨”更高更大。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