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非遺 > 文藝館 > 音樂

        西藏民歌的起源與發(fā)展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早在西藏文字出現以前,民歌作為口頭文學的民族形式,已經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了。藏文產生和運用后,不僅促進了藏民族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發(fā)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從發(fā)現的藏文文獻中看,古代藏族人民的語言交流,常用民歌作為表達方式。敦煌古藏文史書中有這么一段記載:蘇毗部落大臣韋·義策和娘·曾古歸順于吐蕃部落首領達日聶司(即松贊干布之祖父),二人在回歸路上,娘·曾古講(唱):

        湯文大河之岸,雅魯藏布對岸;有一人,人之子,實乃天神之嗣;唯天子方能駕馭,唯鞍韉才能馱運。義策和曾古晝藏野豬林,夜入堡寨,業(yè)同盟誓。當地群眾察覺后,唱道:杰士坐騎駿馬,白晝藏于豬林;夜晚潛行堡寨,敵人乎?友人乎?

        從這些記載的文字來看,起碼在六世紀的時候,藏族民歌作為語言交流使用,應該說已經很平凡了。但是,這只是在公元六一0年(達日聶司時代),文字尚未產生之時,民間流傳的民歌樣式,是群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以直述達意,以樸實見長,談不上更多的藝術手法。

        有文字后,情況就不一樣了。民歌開始運用比興手法,更形象更生動,更有藝術感染力了。

        以后,著名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大量采用了“魯體”民歌形式。十一世紀后期,米拉熱巴創(chuàng)作了具有特殊風格的“道歌”?!暗栏琛彪m是詩人之作,卻是“魯體”民歌形式。據史書記載,米拉熱巴少年時候非常喜歡民歌,因此在他的“道歌”中采用“魯體”民歌形式,致使許多詩句在民間廣為流行、傳至今日,是很自然的。將敦煌藏文史書記錄的民歌與米拉熱巴的“道歌”(藏文)作比較,不難看出,從古代藏族民歌發(fā)展至這一時期,文人詩作中的“魯體”民歌形式,變化和推進是明顯的。這是西藏詩歌史上“魯體”民歌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

        公元十七世紀初葉,有個叫丁青次仁旺堆的人,改編一出藏戲劇本《諾桑法王》。在這個劇本中,他引用了不少“諧體”民歌。這種民歌形式,不論在格式、音節(jié)和句數上,都發(fā)生了與“魯體”民歌不同的變化,有了很大進步。這樣,就文字記錄依據看,至少在十七世紀以前,就產生了后人稱為“諧體”民歌的形式。十七世紀末,六世達賴倉央加措創(chuàng)作了具有深遠影響的“情歌”,經過二三百年的傳抄、傳唱,已深為群眾喜愛,有的已成為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能搜集到的有六十四首?!扒楦琛钡恼Z言樸至少清新,與現代的“諧體”民歌在形式上沒有區(qū)別,都是運用四句六音節(jié)的“諧體”形式寫成。可以說,倉央加措“情歌”的廣泛流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諧體”民歌的繁榮和發(fā)展。這在藏族的詩歌史上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

        “諧體”民歌產生于“魯體”民歌之后,從結構和形式來看,“諧體”民歌是由“魯體”民歌發(fā)展而來的,是“魯體”民歌的派生的一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民歌流傳越來越廣泛,而它的形成也越來越趨于完善,語言更精煉,音韻節(jié)奏更鮮明,易記易唱。這就是西藏民歌中“魯體”與“諧體”發(fā)展變化、一脈想承的結果。

        西藏民歌經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和本身的演變,依然具有可誦、可唱并能隨歌伴舞的特點。所以,人們往往一談到民歌,便容易牽連到音樂和舞蹈方面,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常常把民歌與樂曲、舞蹈在概念上混淆。事實上,西藏民歌與音樂、舞蹈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按其結構和表達形式分,西藏民歌可分為“魯”(亦稱“古如”)和“諧”兩大類。

        “魯體”民歌又分為“拉魯”--山歌和“卓魯”--牧歌。文人詩歌(如米拉熱巴的“道歌”)與“魯體”民歌是相同的,西藏的佛教經文“措魯”也近似于“魯體”民歌?!棒旙w”民歌一般句數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十余句,每句的音節(jié)相等,一般六至十一個音節(jié)。其節(jié)奏特點是XXX XX XXX ,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相互對慶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程式。這種民歌形式應用,早在八世紀的時候就是文字記載,可以說是西藏民歌中最早的一種類型。

        “諧體”民歌品種較多。從地區(qū)劃分,“堆諧”棗流行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qū);“康諧”--流行于昌都以東的藏區(qū);“巴諧”--即巴塘弦子。從內容與形式來分:“諧青”--頌歌,專在儀式、典禮上唱;“達諧”--箭歌“熱諧”--鈴鼓舞中唱歌“ 諧”--酒歌;“次加”--對歌;“兌諧”(或稱“雜魯”)--情歌,等等,“諧體”一般每首四句,有時六句,但均偶句。每句六個音節(jié),分三頓,每頓二音節(jié),節(jié)奏是 XX XX XX

        對藏族民歌的稱謂,甘、青、川、藏等省市的藏族地區(qū)各有不同。就西藏來說,各地叫法也有不盡相同的;這僅是方言叫而已,而內容與形式基本不外乎“魯體”與“諧體”之類,在此就不作詳細闡述。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