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非遺 > 民俗館 > 飲食

        生命禁區(qū)的肉食藝術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記者 尕臧才旦
        分享到:    

        中國西部,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巍巍林立的冰川雪山,綿亙無際的曠野莽灘,風沙漫卷的戈壁大漠,懸立世界屋脊的天河天湖,松濤如雷的原始森林……一切是那樣的雄渾奇峻,透射出鮮明的人性,每塊石頭每根牧草都能述說一段有聲有色的歷史。

        中國西部又是一塊充滿誘惑和魅力的地方。深遽而多姿的宗教,風格迥異,拔地而起的王宮與寺廟,目不暇接的五彩繽紛之文學藝術風韻,還有從遠古走來的民俗、禮儀、服飾、藝術、節(jié)日等等,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折射文化長廊中的一磚一瓦。

        西部是西部人開拓締造的,西部是西部人創(chuàng)造的世界。

        在西部,青藏高原是最具神秘色彩,最富魅力的地方。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人類在青藏高原面臨的最首要、最嚴峻的問題是生存。生命延續(xù)的最基本條件是衣食住行,而青藏高原大多數(shù)地區(qū)被外部世界稱之為“生命禁區(qū)”。在“生命禁區(qū)”,游牧藏人是如何生存繁衍的?他們是如何解決吃的問題?我們就談談其飲食文化中的食肉藝術。

        在漫長的生存競爭中,藏民族認識掌握了植物性食品和動物性食品能量的多少,同時,現(xiàn)實使藏民族不得不以肉食、乳酪為主要食物。這是雪域藏人飲食方面的功利選擇。  

        大自然給這方土地提供的常年食物也限定在肉類、乳類范圍,不容其他選擇。高海拔,氣候嚴寒,無霜期極其有限,糧食作物的成熟受到嚴格的限制,惟有動物成為雪域藏民族的主要食品來源。

        人體需要的熱量靠蛋白質來供給。纖維性食品很難全部承擔這一使命,而雪域高原的人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環(huán)境中,需要的熱量比平原人更多,藏民族是如何獲取蛋白質的呢?

        他們首先靠捕獲、馴化、飼養(yǎng)野牦牛來獲取。

        在馴化野生動物方面藏人創(chuàng)造了奇跡。

        野牦牛體格高大健壯,身長可達3米,體重超過人體10倍,約在千斤以上,力大無窮,剽悍兇猛。野牦牛肉鮮嫩可食,營養(yǎng)豐富,皮可制革,毛可制毯,絨可紡織高級呢絨。生性桀驁不馴、兇悍暴躁、更富有進攻性的野牦牛,在雪域藏人不懈的努力下,終于被馴化為家牦牛。在馴養(yǎng)的同時,藏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華,最大限度地予以全面的“索取”,從鮮肉到牛角,從內臟到毛絨,從乳汁到皮革,甚至包括牛糞,都充分利用,為己服務。藏人自豪地稱為牦牛為“敖”,即財富的意思。

        雪域藏人還馴化了野馬和盤羊。野馬變?yōu)槿祟惖淖T,盤羊成了綿羊,它們?yōu)檠┯虿厝颂峁┝松钯Y料和生產資料。

        在馴化史上應該重墨濃寫的是,雪域藏人把身高如牛、兇悍剛毅、不怕暴力、令惡狼聞風喪膽、讓虎豹不敢輕舉妄動的“東方神犬”藏獒馴化成了牧犬,成為牧人防護牛羊、保衛(wèi)家園的好伙伴。

        它還給世界奉獻了公元七八世紀前人類是如何馴馬、醫(yī)馬的文字著述《馴馬經》、《醫(yī)馬經》。敦煌占藏文寫卷中的《醫(yī)馬經》、《馴馬經》殘卷,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藏人設計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以肉、乳為主,以糧為輔,三者有機結合。糌粑靠酥油和奶酪拌和;下面條拌糊糊同樣離不開肉丁、肉湯或者牛奶;包子、餃子更是肉餡;即使是煮米飯、熬粥,也要大量的牛肉丁、酥油汁、鮮牛奶為底湯或佐料,以此來增加熱量和營養(yǎng)成分。

        另外,為了克服維生素的不足,補充糧食需要,在植物類食品中,藏人還開掘了天然野生的人參果蕨麻和“然布”。蕨麻既可和大米一起吃,也可單獨煮著吃或磨成粉采吃。然布只是摻和進糌粑中,拌著糌粑粉吃。

        不管是肉類還是乳類,都是從動物身上索取的,目標又集中在牦牛身上。

        藏民族看重牦牛,主要在于它的產肉量。牦牛肉不僅鮮美可口,肉的數(shù)量還豐厚可觀。成年閹牦牛一般平均體重127.1公斤,凈肉率36.74%,平均產凈肉82.71公斤。母牦牛平均體重106.32公斤。牦牛有較強的脂肪蓄積能力,膘性好的牦牛肩、背、臀部均為一層黃色脂肪覆蓋,肉味佳美。一般瘦牛肉中蛋白質含量達到了20.67%,脂肪為6.64%。牦牛牛奶中含蛋白質3.3%,糖5%。奶中脂肪呈微細的脂肪顆粒分散在奶中,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奶類脂肪中還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少量卵磷脂,含有的膽固醇不高,對人體吸收有利。黃油和酥油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A、D。

        牦牛還具有放牧肥育快、掉膘慢的特性。夏季青草季節(jié),3個月約能增重30-40公斤。只要不遇大雪災,即使冬春不補飼,體重下降也不超過三分之一。

        正是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才使雪域社會對其特別看重,精心放牧飼養(yǎng),把牦牛當作如意寶貝。

        高原藏人依賴的牧畜中,牦牛下采便是藏系綿羊。

        藏系綿羊屬肉毛兼用粗毛羊,體格較大,體質結實,體形勻稱。成年公羊平均體重65.80公斤,凈肉率5.86%;成年閹羊平均體重55.10公斤,凈肉率31.25%。

        藏系綿羊除了體積小、好宰食、不浪費、肉新鮮,它還有著這些長處:①耐寒,耐精放,善登山,宜遠牧,采食能力強,抗病能力也強;②母綿羊育羔性能好,戀羔,羊羔可以隨母羊出牧;③合群性強,易管理;④成年羊易中肥,幼齡羊生長發(fā)育速度快,胴體品質好,肉質細嫩,膻味少,脂肪豐富且分布均勻,為羊肉中的上品;⑤羊毛纖維長,富光澤,彈性好,伸展長,凈毛率高。

        和普通羊一樣,藏系綿羊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羊肉中含蛋白質Ⅱ7.3%以上,含脂肪13。6%,含糖0.5%以上。羊奶中含蛋白質3.8%,脂肪1.4%,糖4.3%,鈣0.014%,磷0.106%,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鐵、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實際上,在適于牧羊并以羊為主要畜種的許多牧區(qū),平時的肉食需要大多依賴羊。一采羊的體積比牦牛小,屠宰后不會造成吃不了積壓腐爛的現(xiàn)象;二來能隨時應付急用。綿公羊中有部分幼羔生下不久就被閹為肉食羊羯羊,長期培育,體格健壯,熱能消耗少,不易掉膘。一旦遇有婚喪節(jié)慶,或有貴客上門等特殊急用,可隨時宰食,不到一個時辰就準備好了。

        在牧畜較少的牧區(qū),或者是半農半牧區(qū),蕨麻豬是肉食來源之一。

        蕨麻豬是以野生人參果蕨麻為主要食品的豬種,故冠以此名,它是高原獨有的一種優(yōu)質肉食豬品種,是雪域賜給藏人的又一豐厚禮品。

        蕨麻豬系小型原始地方豬種,是將野豬馴化而成的。因與其他豬種天然隔絕,其品種基本沒有變異。它靠放牧采食為主,采食又以刨掘蕨麻為主,故繁育成了特色品種。

        成年閹豬平均毛重43.7公斤,肉質肥瘦適中,皮薄鮮嫩,結構嚴密,脂肪層不厚,香美可口,不膩,不弛垂,不僅供鮮肉食用,做臘肉長期儲用更好。

        蕨麻豬采食能力強,保膘好,長期(終年)野外放牧,公母混群繁殖,由于體積小,宰殺方便,不造成浪費。

        藏區(qū)肉食的第四個渠道是狩獵。

        野生動物,尤其是獸類,同樣能給人類提供肉食。特別是在開春、初夏之際,牧畜膘情較差,獸肉就更成了牧人肉食來源的主體。打獵可以使牧人們少殺自養(yǎng)的牲畜,能適度增加牲畜的存欄頭數(shù),增強再生產能力,獸皮、獸骨還可進入交換領域。

        從野牦牛馴化而來的牦牛,是“牛中之王”,雖經數(shù)千年家養(yǎng),但自由的野外生活、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使它生就野性十足、戒備心理強、抵觸情緒大的特點,面臨死亡時,它會頑強拼搏,用粗壯銳利的雙角和健壯碩大的軀體與人相爭。

        牧民宰牛的方法十分奇特,不用刀宰,而用繩子的一端將其兩前腿死死捆住,接著把繩子拉向牦牛的后腿,輕輕地纏上一圈,然后猛然拉緊繩子,將兩條后腿捆在一起,使其失去平衡,跌倒在地。這時,牧人再用剩余的半截繩子,把牦牛的前后腿捆在一起,騎到牛脖子上,抓住一只犄角,用力一扭,把牛頭扭向一邊,然后用一根較細的毛繩,將牦牛的嘴、鼻一圈一圈地纏緊,使其慢慢憋死。這是對那些性情溫馴、比較老實的牦牛所采取的辦法。

        對于那些性情暴烈、桀驁不馴的牦牛,為防止傷人,他們在捕宰過程中,盡量避免與其接近,有的事先在草灘上豎一碗口粗的木樁,然后系一根挽好套圈的繩子,趁牦牛不備,將套圈拋到它的一只犄角上,接著用力把活套拉緊。牦牛發(fā)覺犄角被套,拼命抵抗,甚至挺起兩只尖利的犄角向主人迫去。這時牧人趁機將牦牛拉向木樁,把牛角死死地綁到木樁上,然后用繩子將其嘴、鼻纏緊。牦牛憋死后,頭吊木樁上,前肢站立,后半截身子則癱臥在地上。

        有經驗的牧民捕宰烈性牦牛時,往往不依賴木樁,只須一根長繩即可。他們站在距牦牛兩三米遠的地方,將挽好活套的繩子輕輕一拋,即能準確地套到牛角上。然后一邊拉緊,一邊將手中的繩子折成套圈向牛嘴拋去。套上一圈,勒緊一圈,直到把牦牛的嘴、鼻全部纏緊為止。這樣,在不接近牦牛的情況下,即可將其置于死地。

        牧人宰羊的方法與殺牛大致相同。首先抓住羊角或羊耳,將其摔倒在地,死死壓在它的身上,然后用繩子將嘴、鼻纏緊,讓其慢慢憋死。一般情況下,一個牧民每天可宰殺20-30只羊,而宰殺牦牛最多也不過10來頭。

        將足夠一天剝皮卸肉的牛羊“繩殺”后,牧人們便拔出藏刀,開始剝皮開膛。剝皮之前,通常要觀察一下牛羊的眼睛,如眼球已由灰黃色變成青紫色,即證明已經死去。有時還要伸出手指,在牛羊眼前晃動幾下,若有反應,即證明它們仍然活著。直到牛羊完全死去,牧人才開始操刀。

        藏人剝皮卸肉的方法很特別。剝牛時,首先從牛脖子開刀,一直開到胸部。然后將皮拉開,割斷動脈血管,把血放人盆內,或讓血全部流到胸腔里,再用勺子往外舀。待血放完后,將皮全部剝下,接著開膛破肚,取出內臟,割掉牛頭,砍去四蹄,把血淋淋的牛身子攤在牛皮上。牛身子再卸為八塊:前腿兩塊,后腿兩塊,肋巴兩塊,胸部一塊,臀部一塊。羊在放血、剝皮、砍頭、去蹄后,豎著從脊梁骨砍開,分作兩半,然后再把兩條后腿分別取下。因腿肉少,每條前腿帶肋巴骨兩根。

        每年藏歷十月,是宰冬肉的季節(jié)。選擇這個時間有兩個原因:一是夏、秋兩季水草豐盛,牛羊經過這幾個月的飼放,到十月,已經膘肥體壯,肉多油厚;二是進入十月以后,高原氣候逐漸變冷,宰殺出來的牛羊肉易于保存。通常情況下,雄性牛羊五歲左右即可宰食。因五歲以后,就要走向老化。母牛和母羊凡失去繁殖能力的也宰殺。牛羊肉除少量出售外,大部分自食。儲備的牛羊肉必須夠一冬一春食用,因為到了冬春季節(jié),牧草枯黃,牛羊變瘦,宰殺后也無多少肉可供食用,得不償失。

        宰殺是一門藝術,如何吃更是一種藝術。在加工肉食方面,藏人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的方法。

        手抓肉  也叫滾鍋肉,即把大塊帶骨肉在鍋中煮熟,只擱人少量花椒和鹽巴,水沸血干即撈出。一手拿肉塊,一手拿藏刀朝里削(防止失手誤傷別人),削下一塊,遞到嘴里吃一塊,很少用嘴直接啃食。因用嘴啃食無法啃凈,尤其是死角旮旯,而吃不凈則是一種浪費。牧人加工手抓肉時,對火候掌握得特別好,煮出采的肉不失新鮮,越嚼越有味道。夏日天熱,肉類不易久儲,大多隨宰隨吃。一只六七十公斤重的大羯羊,四五口只的家庭,幾天時間就吃完了。冬天,將牛肉或羊肉煮上一鍋,撈出來放在皮袋或盆子里,隨吃隨取。手抓肉是藏家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手抓肉上通常插著一把藏刀,意思是:請隨便吃吧。藏家有句諺語:“牛吃肋巴,羊吃胸岔?!迸@甙腿饧毲蚁悖蛐夭矸识荒?,是手抓肉中的上品。所以,牧人常把牛肋巴和羊胸岔存放起來,以備招待客人。

        風干肉  這是冬春季節(jié)的傳統(tǒng)肉食。因羊肉少,風干后無多少肉可食,故風干肉主要是牛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多將牛肉切成條塊,裝入柳簍里,較大的柳簍可裝四五百斤牛肉,即便于風干,又可減少污染。大多數(shù)牧人則把牛肉掛于帳前的繩子上。想吃風于羊肉者,則多將整只羊掛起來。有的一家能掛數(shù)只羊。牧人加工風干肉,既不用水煮,也不用鹽腌,直接將鮮生肉風干即可。風干肉一直能吃到來年夏天,它在牛羊夏壯前不易宰殺時,幫助牧人度過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牧人加工的風干肉,由于長時間風吹、日曬、冷凍、非常酥,用手掰下一塊,一點一點地撕著吃,越嚼味越濃,越嚼越香。藏北加工風干肉采用的另一種方法,即把帶骨牛羊肉切成長條放在石頭或牛糞堆砌成的窯內,頂上用牛皮或氆氌蓋上。藏北冬季氣溫零下幾十度,寒冷干燥,很快即成了風干肉,食用十分方便且酥松易嚼。

        血腸  把牛雜碎取出,去其糞便后,一人用手捏緊腸口以下十余厘米處,另一人撐開腸口,往這段腸內灌滿清水,然后由握腸者輕輕捋至腸尾排出;逐段往腸內灌滿清水,逐次捋出腸外,直到完全沖凈,腸尾流出的水無異味為止。沖洗腸子時,捋得太重,容易將腸內的油質物捋出;若洗泡時間過長,揉搓次數(shù)過多,吃起來也沒有新鮮腸味了。西康大部分地區(qū)制作的灌腸,既有肉,又有油,而又以血為主。制作時,將牛肉、牛油或羊油切碎后,放人牛血或羊血內,加青鹽后用少量清水攪拌,有條件的再拌以蔥花、姜、花椒粉之類的佐料。灌腸時,一人撐開腸口,一人用手指往里填。待灌到七八成,用細羊腸扎緊腸口即可。血腸具有很大的滋補作用,老人、產婦及病后體弱者,用血腸調養(yǎng)身體最好。

        另外,牧人的灌腸中,還有面腸、肝腸等。面腸以面(或糌粑)為主,拌少許肉丁、油脂和調料后灌腸;肉腸,在羊大腸內裝進拌制好的肉丁而成;肝腸則是將肝切成碎丁,拌以油脂后裝腸。腸子下鍋后,不能煮得過久,盡量保持鮮嫩。

        兜卷  將牛兜或羊兜(即胃囊)內糞便去掉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為止,既不能傷其肉,也不能損其油。制作時先把兜內的肉狀油質物取出,將兜與網狀油質物分別切成大小相同的數(shù)片,然后把兜片和網狀油質物片分層鋪好,各層間撒以鹽和蔥花,卷好后用細羊腸纏緊下鍋。兜卷既有兜香味,又有油香、腸香及蔥香味,其味鮮美,可謂雜碎小吃中之上品。

        灌肺  取剛宰殺的囫圇羊肺,用清水清洗,再用嘴對著氣管口往里吹氣,排出肺氣孔內之雜物,然后把溶化好的酥油汁拌上青鹽,順氣管口灌人肺內,使其滲人肺氣孔里,最后扎好氣管口下鍋煮食,因肺氣孔里灌滿了酥油,煮熟后的羊肺,往往比鮮羊肺膨脹一倍以上。切開后,如同面包,切面上布滿氣孔眼,吃起采香脆可口。

        夾心肝片  從新鮮羊肝的周圍切下數(shù)片,然后再在每片中部豎切一道深口,將拌好調料的油質物夾于其中,最后用細羊腸纏緊。因每片羊肝中部夾有油質物,故也稱“夾心腸片”。羊肝邊緣部位極鮮嫩,再加上油質物、調料及羊腸、煮熟后吃起來十分鮮美。

        食頭  把牛頭放在火里燒,然后洗刮,將頭毛處理凈。再卸頭骨和頭肉。牛頭去其雙角、雙耳后,橫著從牛嘴砍開,將牛頭一分為二。然后將上半扇豎著從中砍開后,每半平均分作三塊。上半扇主要食用耳肉(耳朵下方的一塊肉)、眼肉(眼睛周圍的肉)、腮肉和鼻肉。在分卸牛頭時,按其骨骼結構進行,不用斧砍,只須一把藏刀。食用羊頭時,多將囫圇羊頭放在鍋里煮,然后去其毛,順著羊嘴砍成兩半即食用。因羊頭肉少,而且頭毛難以弄凈,故棄者甚多。

        食蹄  羊蹄因筋肉太少,一般不食,常食用的是牛蹄。有的直接放到鍋里煮,煮后拔毛,食其筋肉。有的把蹄埋到羊糞堆里,經過一段時間后,未脫落的蹄毛也極易拔掉,而且筋肉發(fā)軟,煮食起來也極方便。牧人一般將牛蹄埋在比較固定的冬季牧場,想吃時即到羊糞堆里去取,通常作為牛羊肉的輔助肉食食用。

        牧區(qū)慶典喜宴限于條件,沒有多少碗碟盤子,通常都將肉分成份子給吃席者。公平、均勻是分份子肉的原則。牛肉以胸岔、肋骨為上,包包子則是后腿肉;羊肉則是胸岔、臀肉為上。喝湯要喝羊肉湯,羊肉湯能養(yǎng)人。份子肉得搭配得當,肥瘦均勻,各個部位都要割到,如果缺了,則用其他部位來補,做到大家看著滿意,吃著舒心。

        作為肉食,牛羊的宰殺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除非特殊情況,通常都不宰殺懷胎母畜、種羊和公牦牛??稍讱⒌氖囚裳颍ㄓ籽驎r閹好的公羊)、失去生育能力的雌牦牛以及不能使役的馱牛。

        正是肉食藝術為基點的雪域飲食文化,為藏民族提供了健壯硬實的體格,保證了藏民族世世代代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和熱量,抵御了高原凜冽的寒風狂雪,健康地走到了二十一世紀;正是高原高蛋白養(yǎng)分的補充,使雪域藏人有了一副聰明智慧的頭腦,創(chuàng)造了燦爛悠久的文化遺產,為中華文明寶庫增添了瑰麗的色彩。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