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雪域時評 > 社會焦點

        “親情入法”是感情冷漠還是制度焦慮

        2015年02月01日 03: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新聞由頭: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草案)擬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guī)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yǎng)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江蘇也傳來消息,《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修改稿)》中規(guī)定,“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

            從倡導“?;丶铱纯础?,到禁止子女“啃老”,親情的柔軟,每每遭遇法律的強硬。是情感太冷漠,還是制度太焦慮?“親情入法”背后,是法律和道德的考題,也是權利和民生的考題。

            別讓“啃老”成為理所當然

            新疆讀者 劉 鵬

            從某種程度上看,無論是立法要求子女“?;丶铱纯础?,還是禁止子女“啃老”,都忽略了中國特定的人情關系,把父母對子女無怨無悔、不圖回報的“情”的紐帶,變成了一種考量投資回報、物質收益的“物”的關系。這種情與法相對的脫鉤,也增加了操作的難度,容易陷入正確卻難執(zhí)行的境地。

            然而,要求“?;丶铱纯础?、禁止“啃老”,這樣的立法意識卻是難能可貴的。至少,它告訴我們,特別是一些忽略了精神贍養(yǎng)、甚至是以各種理由“啃老”的子女,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是情、理甚至法所不能容忍的。

            不可否認,社會生活中,人們的一些行為會因為其普遍和長期的存在,而變成一種行為習慣。當這種行為習慣發(fā)展成人們心中的一種潛意識時,不管它是否符合傳統(tǒng)的公序良俗、道德觀念,都會成為大多數人心中的理所當然,甚至成為一種公認的、社會允可的行為,比如“子女不回家”或者“啃老”。如果法律對此無動于衷,長期下去,誰又能保證,它們不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價值觀念,不會成為子女心中的理所當然?

            在這個意義上,立法要求子女“?;丶铱纯础薄⒘⒎ń棺优翱欣稀?,無疑是法律對一些社會行為“好與不好”的定性,對人們一些行為習慣“倡或拒”的表態(tài),是一種對社會主體價值觀念的引導,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可貴的立法思想意識。

            “低端工具”難解“高級需求”

            河南讀者 盛大林

            法律能保障老人的“精神慰藉”嗎?不讓老人感到孤寂是子女的義務,但這主要是道德義務,而非法律責任。這種義務理應建立在自覺自愿、真心誠意的基礎上,靠法律“綁”回來的子女是提供不了慰藉的。不使用這樣的法律武器,老人們還可以幻想著子女們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還可能收獲一份驚喜;而當老人們拿起法律武器即訴諸法院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已經“自絕于”親情了——他們的精神不僅得不到慰藉,而且會受到傷害。

            同時,把“?;丶铱纯础庇傻赖铝x務上升為法律責任也會沖淡親情的含量。以前,子女們回家看望老人顯然是出于體恤和關懷;以后,卻很難說清那是源于血緣的親情還是迫于法律的壓力。

            從道德上講,法律是一種低端的工具,而親情是一種高級需求。如果有人突破了道德的底線,比如拒絕贍養(yǎng)甚至遺棄了老人,法律當然不能放任;但如果是高級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比如老人感覺精神上被忽視,那么法律就無能為力了,因為低端的工具無法滿足高級的需求。

            法律不是萬能的。它適宜調整社會性的事務,卻不宜介入家庭的內部;它可以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卻不能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因此,立法應該恪守這樣的原則,那就是只去調整或規(guī)范那些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而不強行侵入私人領域。近年來,隨著道德上出現滑坡的趨勢,立法中出現了以法治德的傾向,不少法律法規(guī)或草案出現了干預私人道德的條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誤區(qū)。

            “親情入法”旨在精神喚醒

            湖北讀者 胡 藝

            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子女關心老人有時顯得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在“421”的家庭結構下,顯得更為突出。給老人贍養(yǎng)費、聘請保姆也是一種孝心,但是金錢與保姆畢竟代替不了親情。我們不能遺忘親情與孝道,不能忘記了物質贍養(yǎng)之外的精神贍養(yǎng)。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中國老齡事業(yè)的發(fā)展目標,也成了擺在政府與社會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當然,政府有責任完善養(yǎng)老政策,從物質層面為老人提供社會化養(yǎng)老服務。但是龐大的養(yǎng)老責任不能全指望政府來承擔,從親情的角度講,政府的關愛不能取代晚輩的孝敬。所以,通過法律喚醒年輕一輩的精神贍養(yǎng)意識十分必要。我們一方面要保證老人衣食無憂,另一方面要對老人盡精神贍養(yǎng)義務,讓“?;丶铱纯础背蔀樯鐣沧R,讓老人健康長壽并且充實快樂地安享晚年,無疑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倫理課題。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