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dāng)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游記

        徒步青樸,總有一首歌謠在吟唱

        2015年03月21日 11:21    記者 陳敬
        分享到:    

         背上帳篷帶上水壺,行走在桑耶寺到西藏著名修行圣地青樸的山路上,會很容易滿足。突然之間真的會感覺自己是頭皮糙肉厚、表情倔強(qiáng)的驢,即使沒有那些奪人心魄的美景與傳說,僅僅是成為一只食草動物已經(jīng)是件如此快樂的勾當(dāng)。最快樂的是,可以在沒有人的地方放開嗓門,像驢一樣吼出所有一直想唱卻始終沒有出口的歌謠,哪怕五音不全也是自己的天籟。

        桑耶渡口:《倆倆相忘》       

        從拉薩西郊汽車站到山南的大巴,只需要23元。讓人吃驚的是,在如此日新月異的拉薩,這個票價已經(jīng)執(zhí)行將近5年。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很多物價一路飆升,這個和旅游緊密相關(guān)的票價居然還能5年不變,確實(shí)出人意料。

        車很快開出市區(qū),我抓緊看看這些平日里熟視無睹的現(xiàn)代建筑,甚至是車輪下的柏油馬路。因?yàn)槲覍⒁ネ牡胤胶瓦@里相比反差巨大,歸來時是什么心境,誰也無法保證。人其實(shí)就是這樣,平日里看起來都是自信滿滿的,真正面對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時沒有誰心里不打小鼓。說什么“我的地盤我作主”? 好好問一問自己,世界這么大,哪里才真真正正是“我的地盤”?就算是以此為口號到處嚷嚷的“×感地帶”,你欠它兩個月費(fèi)試試!

        到了桑耶風(fēng)景區(qū),下車點(diǎn)的馬路對面有一個牌坊似的建筑物,寫著“桑耶風(fēng)景區(qū)”幾個大字。我以為這么快就到了,后來才知道這只不過是到了桑耶渡口,離我的目的地還遠(yuǎn)得很。不過乘此機(jī)會可以與腳下的柏油馬路道個別,因?yàn)橐院髱滋於家姴坏竭@么先進(jìn)的交通設(shè)施了。

        站在桑耶渡口,這邊是奔跑著一輛輛豐田4500的筆直公路,那邊是陳年累月的古佛青燈,中間是雅魯藏布江弱水三千,此番情形,該想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我想,在這里即使是再沒有人生閱歷的人,也會憑空生出幾分世事蒼茫的感嘆來。就像那首《倆倆相忘》中唱到的那樣,也許我也該在此“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繁華”,因?yàn)樵偻?,就不是“人世”而是“仙境”了?/span>

        這里的渡船,不知道用什么木料制作而成,船身沒有任何修飾,有些船甚至連油漆都沒有,赤裸裸地展現(xiàn)著木材被剝光樹皮后的赤白。這樣原生態(tài)的船,船頭卻裝上了馬力強(qiáng)勁的柴油機(jī),發(fā)動起來“突突”作響,很有些神氣。有些半大不小的當(dāng)?shù)睾⒆右坏酱暇蛽屩侥菣C(jī)器旁邊去磨嘰,碰到掌舵的師傅心情好,讓他們過把干癮,便一個個樂得齜牙咧嘴,看著都讓人覺得心情舒坦。

        第一次去桑耶,盡管渡船的收費(fèi)對游客要比當(dāng)?shù)乩习傩?、朝拜者貴許多(游客15元/人;老百姓等2元/人),這和西藏其它的交通工具不同,或許會讓你覺得不平衡,但千萬別白費(fèi)心思去還價,不但沒用,反而讓同渡的人對你平白地生了一份疏遠(yuǎn),一個多小時的水程搞得尷尬兮兮的,實(shí)在有些不值。這是人家的地盤,人家作主立下的規(guī)矩,我們理應(yīng)尊重。

        蓮花生與青樸: 《似是故人來》

        贊普赤松德贊問:“大師,我的掌上明珠白瑪賽死后將會如何呢?”

        蓮花生大師靜靜地坐著,目光中閃耀著洞察一切的光芒,緩緩地開口道:“死是很殘酷的,人一出生就要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注定要死,你我也不例外;但死又并不是一切的結(jié)束,只是靈魂離開了肉體,雖然肉體會腐爛,靈魂卻可以長存,轉(zhuǎn)生在六道輪回之中?!?nbsp;

         ——《大師在西藏:蓮花生大師的傳奇故事》

         青樸位于西藏山南桑耶寺東北15公里的納瑞山腰,平均海拔4300米。這里的“青”是指當(dāng)時這里的青氏家族,“樸”是山溝上部的意思。青樸所在的山溝呈“U”字形,三面環(huán)山,因蓮花生、赤松德贊、百若扎那等吐蕃時期的著名歷史人物最先在這里修行,加之此地環(huán)境幽靜典雅,曾有不少名僧大師修行于此地,所以,青樸與桑耶寺同負(fù)盛名。相傳,這里有108座修行洞,108個天葬臺和108處泉水。青樸作為藏傳佛教最著名的修行地,已成為朝圣者、旅游者十分向往的西藏名勝之一。

        來自大都市的我們,被勢利和功用的哲學(xué)體系熏陶得烏煙瘴氣。名字對我們來說,所代表的只是某個地位或既得利益,不能代表某個地位或既得利益的名字,就表示它沒有被我們記住的必要。而當(dāng)我置身流水潺潺的青樸山間,某一個不被我熟悉的人名卻突然呈現(xiàn)在腦海中。這個名字,對每個青樸的朝覲者或是修行者來說,就如同自己愛人的名字一樣,可以隨隨便便就引發(fā)出鋪天蓋地的浪漫情緒來。所以說來到這里,不帶帳篷可以,不帶干糧可以,甚至不帶錢都沒關(guān)系。但是如果不把蓮花生大師的名字帶在嘴邊,你將永遠(yuǎn)都是個局外人?!吧讲辉诟撸邢蓜t名”,海拔4000多米的山巒在西藏或許只能算小山坡,但是因?yàn)橛辛松徎ㄉ?,納瑞山便從此有了蔑視星斗的資格。

         在青樸乃至整個雪域高原,蓮花生“果惹仁波切”的這稱謂可能更為人熟知。從桑耶寺一路行來,但凡碰到人煙所在,只要你說出這個名諱,即使是不會漢語的老鄉(xiāng),臉上都會綻放出一朵無比友好的微笑之花來。蓮花生大師如此受人敬仰,乃至千余年來仿佛從未離開的原因,與其解釋成為一代宗師的德高望重,我情愿將其理解為一個崇高人格所造就的無比親和力的磁場。

        我不再把自己當(dāng)作庸俗的觀光客而在這里到處找景點(diǎn)留影。完全敞開胸懷和山里的修行者、僧侶、或者朝覲者交談。試圖去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影響了整個西藏文明進(jìn)程的人物所留下的痕跡,這個痕跡不止是佛殿和圣人曾經(jīng)修行過的洞穴,更多的,是后世對他寬闊胸襟的自然傳承。

        露宿青樸:《童話》

        青樸修行地作為藏傳佛教的一大圣地,和布達(dá)拉宮與桑耶寺等諸多金碧輝煌的宮殿廟堂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注重的是對一切超自然神圣仙佛的頂禮膜拜。

        在布達(dá)拉宮與桑耶寺,人只是卑微低小的存在。雀替與拱頂,低眉的菩薩和怒目的金剛,享受著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难鐾c贊嘆,俗世的一切,看似都與此絕緣;但一轉(zhuǎn)身,卻又不露痕跡地融入那喧囂擾攘的萬丈紅塵。而在青樸,事情卻都是兩樣的,這里的人們朝覲、尋覓的是存在于自身的佛性,或者說是那種人格中最理想化的東西。如果說高殿金壁帶給我們的是對某種超自然力量永恒的信仰,青樸的奧義則在于自身的蛻變和頓悟。佛家曰:心即是佛。此中道理,不是我這等俗人能明白的。

         喜歡露營的驢友們,在青樸搭帳篷實(shí)在是件值得寫入回憶錄的事情。說起來,地毯一樣的草地,滿山遍野的牛羊和肥嘟嘟的野兔,清澈甘甜可以生飲的溪水都還尚屬一般,而只要親歷過,青樸的夜將是你無法忘懷的童話夢境。也許高原的夜雨會來拜訪你的小帳篷,但是千萬不要因?yàn)橄掠昃驮缭绲劂@進(jìn)睡袋,否則帳篷薄薄的布料將把你和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隔離起來。在這里,即使再大的雨,也很少會下一整夜,到了晚間多會放晴。那個時候,把腦袋探出帳篷,你一定會看到漂亮到讓白癡都會感動的山南星空,所謂“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也就是這樣的境界了。

        在青樸的旅行,最讓人心癡的,是那些修行者和信徒的善良和親切,走到哪里都有可口的干糧和清茶,看到誰都露出毫無戒心的笑容。這些東西,是身在城市中的我們只能在三毛阿姨的文字中才能領(lǐng)略的。

        TIPS        

        1. 一定要尊重當(dāng)?shù)仫L(fēng)俗習(xí)慣,尤其是要尊重所有在旅途上碰到的人。即使是賣經(jīng)幡酥油的小販,也都是些誠實(shí)可靠的百姓, 即使不買也千萬別擺出人人都是沖你錢來的態(tài)勢。切記,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受傷害。

        2. 如果背包徒步上山一定要帶足夠的巧克力和一瓶云南白藥。

        3. 一定要帶一套高質(zhì)量的雨衣雨褲。即使你出發(fā)的時候晴空萬里,高山氣候的反常不可預(yù)見,否則一天山路奔波之后還要濕著身子睡帳篷。

        4. 搭帳篷一定不要離水源太近。那天夜里下了大雨,我從山上尼姑廟回到營地,找到帳篷時,發(fā)現(xiàn)下面已經(jīng)是一條小溪了。也不能靠著山壁,否則來泥石流的話就只能靠蓮花生保佑了。

         5. 選擇好營地后,如果再出去要選定標(biāo)志物,否則很容易迷路。青樸山上有很多瑪尼石刻,上面刻著極其漂亮的經(jīng)文,欣賞的同時也可以好好記住,用來當(dāng)路標(biāo),非常管用。

        6. 蓮花生大師,梵文名Padmasambhava,音譯為“帕達(dá)瑪薩瓦拉”,本名“白馬穹乃”,又稱為“烏金大師”,是8世紀(jì)時印度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內(nèi))人,后出家為僧, 傳承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羅部底派”。他在當(dāng)時是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師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術(shù)” 聞名一時;他是西藏密宗“寧瑪派”(即俗稱“紅教”)的開山祖師。     

        責(zé)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tuán)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hù)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