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觀念的產(chǎn)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對山的崇拜格外癡迷,而且是鍥而不舍。這種現(xiàn)象是由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所決定的,縱觀這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處是雪峰兀立、寒光流瀉的景色,是大自然的神力引起人們對山的持久的崇拜,從崇拜中產(chǎn)生出信仰的民俗來。在那里,所有的山都能顯示出神奇的力量,所有的山都是神的化身。據(jù)說,盤踞在藏區(qū)的山神還有善惡之分,有的山神所掌管的山脈坐落在氣候溫和的地方,山下沃野千里,人們靠山神的庇佑獲得狩獵和畜牧的豐收,這類山神是善神,受到牧人的敬仰;有的山神所掌管的山脈坐落在氣候寒峭的地方,山下荒蕪瘠薄。這里的山神很孤獨,脾氣很壞,最容易被觸怒,一不稱心就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降下冰雹來,這類山神是惡神,為人們所畏懼。由于山神具有既能降福又能降災的兩重性,牧人不得不敬畏它、懇求它、折服于它。
雅拉香波――群山之首
在藏族的原始自然崇拜時期,山神是有地區(qū)性的。就是說,某個地區(qū)的人群,只供奉本地區(qū)以內的山神,如果越境祭祀會引發(fā)部落間的糾紛。在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中就記述了這樣一場因越界祭祀山神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霍爾部落為了供奉瑪卿邦日雪山,在山上建立“鄂博”(蒙語,山口的瑪尼堆)。嶺部落得知后,認為瑪卿邦日是他們部落崇拜的山神,霍爾部落擅自建立鄂博,是對嶺部落的侵犯。于是,便出兵封鎖通往雪山的道路。并搗毀了霍爾建立的祭壇,由此而引起了一場部落間的交兵。這個故事說明,青藏高原早期山神唱的是獨角戲,各個部落只供奉各自地域內的山神,山神和原始部落一樣,互相間往來甚少。以后,隨著藏族社會的發(fā)展,部落領地不斷擴大,在一個較大的區(qū)域內出現(xiàn)了較多的山神,原來各自獨立的山神逐漸形成區(qū)域性的神靈體系。正像部落需要首領一樣,山神體系也需要首領。于是,作為地域主體的山神,就很自然地晉升大山神的官職,那些被陸續(xù)擴展進來的落魄潦倒的山神,被歸入主體山神的體系之中,接受主體山神的管轄。藏族古老傳說中的四大山神,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
佛教傳到雪域前,藏區(qū)有四大山神,它們是衛(wèi)藏的雅拉香波,藏北的念青唐古拉,南方的庫拉日杰和東方的沃德鞏甲,它們都是區(qū)域山神體系中的大山神,凡在它們轄區(qū)內的大小山峰,都是它們的屬僚。再以后,吐蕃諸部為了掠奪財富和奴隸,戰(zhàn)事頻繁,弱小的部落不斷被征服。到了公元6世紀期間,西藏山南雅隆河谷的雅隆悉布耶部落日益強大,逐漸成了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在7世紀初,松贊干布執(zhí)政后建立了吐蕃王朝。雅隆悉布耶部落在連年征戰(zhàn)中所向披靡,自然離不開部落山神的雄風;山神在推動人間嬗變的同時,它自身也在扭轉乾坤。于是,這個部落的山神――雅拉香波,青云得路,平步登天,被尊為吐蕃四大山神之首。其實,雅拉香波并非一座大山,在青藏高原成千上萬的山神中,它能從一個部落神靈到一個地域神系首領,進而登上霸主的寶座,就在于它屹立在雅隆悉卜野部落繁衍生息之地。 從雅拉香波山神袍笏登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山神成為吐蕃山神最高山神的歷史,如果沒有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吐蕃王,雅拉香波山神就不會成為掠美于世的全藏山神的最高統(tǒng)帥。
白色,山神的色彩
在構成這個明朗世界而令人眼花瞭亂的絢爛色彩中,藏族最景仰的是白色。在他們心中,白色是最美、最崇高的顏色,故而,在藏區(qū)廣為流傳的眾多神話中,山神多是白色的威武神靈。例如,雅拉香波就是一個膚色白如海螺、身穿白色大氅的山神。它騎著一頭白牦牛飛行,從口鼻中噴出使天地白茫茫一片的暴雪。它一旦發(fā)怒,有摧毀巖石、引發(fā)洪水的巨大法力。另一個屬于衛(wèi)藏四大山神之一的念青唐古拉山神,也披覆白色,它是受人們敬仰的財寶守護神。在一份祭祀念青唐古拉山神的祈愿頌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它的雄姿。這份古老的頌文中寫道:“……我呼喚您的隱名,多吉巴哇采。念青唐古拉神啊,您穿什么衣裳?您穿雪白的絲衣;您乘什么坐騎?您跨雪白的神駒。您右手握藤枝,左手高舉水晶利劍,馳騁于三界,映照光明!”又如,位于青海湖南緣,被稱為“戰(zhàn)神大王”的阿尼瑪卿山神,不僅它自己有許多風趣的故事,就連它的妻子也有相應的悟性。阿尼瑪卿的妻子名叫瑪日羌熱,是藏地十二女神的領班。她肌膚潔白潤澤,如同滑膩的牛乳一般,身穿飄動的白紗衣,騎一頭毛色純白的雄鹿,是個有蓮花般容貌的妖媚的掌雹女神。再如,著名的西藏札什倫布寺有個叫喬烏·青嘎瓦的保護神,它頭戴五佛金冠,胸掛白銀明鏡,身披白袍白甲。此神原是西南羅剎的第一道鐵門守護者,因相貌堂堂,正直坦率,一世達賴喇嘛在興建札什倫布寺時,請它擔任該寺的土地保護神至今已視事五百多年了,札什倫布寺后山上有它的玉宇。我們從許多藏族神話中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在傳統(tǒng)觀念中,“白”不僅同美好、純潔、光明、善良、真誠等概念緊密相連,同時也是跟山神的法力緊密相連的。
敬畏,對山神的感覺
藏族對山神的信仰,雖產(chǎn)生于遠古的自然崇拜時期,但就是到了近代,牧人對山神仍有發(fā)自內心的惶惑。在青藏高原,幾個牧人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或是遇到險峻的峭壁,大家都提心吊膽,不敢咳嗽,不敢吹口哨,不敢高聲喧嘩,更不敢讓石塊滾入峽谷,唯恐稍有不慎會招來狂風驟雨或山體滑坡之禍。如果有人在山谷里吐唾沫,便是對山神的不恭,說是此人日后必定會重病纏身;還有人親眼看到因在山間小路擤鼻涕而歪了脖子、因在山崖下小便招致下身不適,令人痛苦不堪……,據(jù)說這些都是神靈降下的懲罰。在青藏高原有許多氣勢非凡的山岳被奉為神山,它們是藏區(qū)的守護神。在部落時代,每個部落或每座寺院都有屬于自己的神山,它護衛(wèi)著部落,護佑人畜興旺,它理所當然地接受人們的祭祀。不管山多高、路多險,牧人要按期到山上煨桑。在山頂壘有瑪尼堆,并掛著橫七堅八的彩色經(jīng)幡。云崖四面來風,這些經(jīng)幡隨風擺動,發(fā)出急促的噼啪聲,既有雄偉壯觀之勢,又給人以駭然恐怖之感。在牧人的心目中,巖石是山的骨骼,土地是山的肌膚,森林和青草是山的毛發(fā),因而在神山上禁止打柴、挖土,也禁止牧人的牲畜登山偷食神草,違犯禁忌的要受到嚴厲的處罰。
崇敬,朝拜神山
神山是供人朝拜的地方,人們說,有的神山繞山轉一圈可清除一生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次生死輪回中免遭墮入地獄之苦;轉百圈即可于今生今世成佛;如在轉山中死去,則是一種造化。故而轉繞神山的朝圣者絡繹不絕。牧人三三兩兩結伴,背負行囊,披一身風塵,從遙遠遙遠的地方來到神山座落之處繞山叩拜。他們雙手高舉過頭,再緩緩收回于胸前,然后全身向前撲倒,直伸雙臂,前額觸地,起身后前進一大步再拜。這種五體投地一步一叩的頂禮膜拜,繞山一周要幾十天。不論是烈日下風雨中,朝山的人們瞇著深陷的雙目,堅韌地蠕動在山道上??柿撕瓤谌I了吃口糌粑。有的朝山者額頭磕出了血,手掌磨出了繭,但他們仍艱苦跋涉,毫無遲疑地用自己血肉之軀來丈量神山的周長。許多朝山人說,他們在轉山途中,在冰山裂口處,非常幸運地聽到了隱約的鐘磬和鳴,并說這是來自穹蒼的吉祥如意曲。
真可謂心誠則靈。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