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雅魯藏布江在山南行走,眾多大大小小的寺院會與你不期而遇。我們這一行,首先到達的是恰噶曲德寺。這就是個意外驚喜,因為現在僅存主殿的它,一開始并沒有在我們行程上。所幸它的位置還算好,在桑日縣城里,絨鄉(xiāng)政府西面山腳下,雅魯藏布江在其北面緩緩流過。當我們進入桑日縣,很明顯地看到那一片莊嚴的金頂紅檐白墻時,果斷地就下了車。沒想到這還是座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恰噶曲德寺
恰嘎曲德寺主殿左壁大威德像。
此寺總面積2000平方米。建于16世紀末期,屬格魯派寺院。寺院經堂門廊的壁志上說:藏歷火牛年(公元1577年),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加措前往青海與俺達汗會晤時路經此地,授意在埃榮(今絨鄉(xiāng))建立格魯派道場,拉加里法王為建立該寺提供了資助。在寺院附近,與其相對而立的,還有恰嘎宗遺址。在吐蕃時期,這里是軍事重地之一。15世紀后,恰嘎溪歸屬山南王,更名恰嘎宗。是山南拉加里王屬下最大的一個宗。
而如今,恰噶曲德寺的僧舍已毀,剩下的主殿略顯突孤獨地高聳在小山坡上,竟有些碉堡的感覺。除了我們,沒有別的游客。主殿前一棵大樹,在夏日庭院灑下一片蔭涼,讓這里比別處佛殿多了份閑適靜謐。進到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滿屋的老壁畫。佛像壁畫作為一種宗教藝術,是在藏傳佛教寺院參觀欣賞的重要一項。而在信徒的心目中,它不止于一種藝術、一種美麗,更是真理的闡釋表達、敬仰追求的對象、乃至修行成就的工具。
恰噶曲德寺的主殿分為前后兩部分,前殿壁畫內容包括松贊干布及歷代高僧生平、十六羅漢壁畫、護法神等,典型的勉唐畫派風格,流暢精美。后殿則為重復排列的騎著雪山白獅的菩薩小像,線條簡潔、色彩明快,可惜斑駁得厲害,沒有前殿那么清晰可辨。跟寺管會的人聊天,他說前殿的壁畫是約兩百年前修復過的,后殿時間更早。
離開恰噶曲德寺,又去了附近的巴廊曲康、卡瑪當寺。卻沒有再見這么精彩的老壁畫。
巴廊曲康
巴廊曲康的石板夾層夯土墻。
巴廊曲康在絨鄉(xiāng)巴廊村,主殿占地面積僅95平方米,但相當之高,約有如今建筑三層的高度。這是一座拉康,也就是只有佛像,沒有僧團的“佛殿”,如今只有一兩位藏族尼眾在此。這座造型有些高峻古怪的佛殿據考察其歷史一直可以上溯到吐蕃晚期,其石板夾層的夯土墻非常有特點。另外,寺里還藏有吐蕃時期的許多手寫經書和樺皮經。
卡瑪當寺
卡瑪當寺莫吉卓瑪修行洞。
卡瑪當寺,建于公元11世紀,最初為噶當派寺院。公元11世紀中期,因為莫吉卓瑪在這里獨創(chuàng)了莫吉派,寺廟改屬于莫吉派。莫吉洛吉卓瑪對提高當時的婦女地位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公元17世紀,卡瑪當寺逐漸演變成了格魯派寺院。不過這里也是重建的,除了一座當年莫吉卓瑪修行的小山洞,也找不到太多與女性相關的因素。
敏珠林寺
最后去到的敏珠林寺、桑耶寺,皆為寧瑪派的主寺,歷史悠久,也有一些老壁畫殘存。位于西藏扎囊縣扎囊河以東扎期區(qū)的敏珠林寺,由魯梅·慈臣協繞首創(chuàng)于10世紀末。公元1676年,五世達賴的經師——寧瑪派的一位伏藏大師——仁增·吉美多吉重建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祖拉康三層殿堂內寧瑪派高僧像。
敏珠林寺老壁畫主要集中于主殿祖拉康。第三層殿堂內,數百尊佛像和寧瑪派的高僧像整齊排列,大小相近。畫像以流暢勁健的白描線條勾勒,著色簡潔濃烈,施以紅綠黑色的渲染,邊緣處留出亮邊,表現前后層次的立體感。敷色間隙露出的中黃底色使畫面呈現統(tǒng)一和諧的暖黃色調。這是新勉派形成并統(tǒng)一西藏繪畫風格的早期作品,每位人物都區(qū)別于其他人,富有個性。在隨后越來越標準程式化的新勉派作品里,這是難得一見的。雖然藏傳佛教的繪畫有嚴格的比例要求,而在規(guī)定之中能夠不失法度又自由體現個人創(chuàng)造的,往往是非大師而不能為。
桑耶寺
桑耶寺護法殿二層老壁畫。
桑耶寺作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經過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建筑、壁畫、佛像等等都遭到過毀滅性的傷害?,F在雖然已經修復,但壁畫遺存也只剩下17世紀后歷次維修的近代作品。一是繪于祖拉康內院回廊一周的壁畫;二是大殿二層熱振攝政時代所繪的現代壁畫,出自仲多?班覺杰布大師之手;三是護法殿二層的壁畫。祖拉康內院中,方城的圍墻上為僧舍建筑,下為回廊轉經道,墻體上畫滿壁畫,風格是新勉派,內容涉及藏族歷史,民俗節(jié)日,高僧傳記等。當時西藏社會的現實生活生動地反應于上,體現了畫師們的豐富想象力和才能。護法殿二層的壁畫也是標準的勉唐,但繪制精細,主尊四周人物不乏獨特之處。據說有三四百年歷史,但這個區(qū)域一般不讓游客進入,少為人知。二層后殿如恰嘎曲德寺一般,也繪滿以線描為主的排列整齊造型一樣數量眾多的小幅佛像。
【山南探線1】隨著雅魯藏布江轉一圈山南
【山南探線2】坐看云起:丹薩替寺
【山南探線3】拉姆拉措 護法女神的頭顱
【山南探線4】拉加里王宮 童話般的存在
【山南探線5】老壁畫:當時間把過往抹成斑駁色彩
【山南探線6】敏珠林寺“次久”羌姆
【山南探線7】桑耶寺“則瑪熱”羌姆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