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易地扶貧搬遷點及邊境小康村見聞(下)
圖為可媲美城市小區(qū)的日土縣日松鄉(xiāng)甲崗村一角。記者 扎西班典 攝
金風送爽,結束了幾個易地扶貧搬遷點的采訪,我們驅車繼續(xù)向前,這次采訪組一行要去更遠更南的邊境一線。
在噶爾縣典角村,在日土縣甲崗村,在札達縣什布奇村,一個個邊境小村舊貌換新顏。排列整齊的溫室大棚、錯落有致的搬遷新居、幸福洋溢的樸實笑臉……無不詮釋著“小康”的深刻內涵。
來,一起聽聽生活在邊境一線群眾的故事。
典角村:國門新村新氣象
從山坡上俯瞰噶爾縣扎西崗鄉(xiāng)典角村,全村建筑組成了上下排列的“八一”二字,醒目地矗立在中印邊境線上。
其中,“八”字由22戶獨門獨院、色澤亮麗的別墅式住房構成,“一”則是兩層高、功能齊全的村委會辦公大樓,這樣的建筑規(guī)模和氣勢,在邊境一線確實讓記者驚嘆——這里是國門,這里代表著祖國的形象!
在村里,記者見到了回家探親的23歲大學生阿旺卓瑪。就讀于華中農業(yè)大學的她,從小學畢業(yè)就在內地念書,雖然年紀輕輕,卻也見多識廣。
“咱們村面貌,跟內地的小康村并沒有什么兩樣,雖然地處祖國西部邊境一線,但生產生活條件一點也不差,我的家鄉(xiāng)邊遠但不落后?!卑⑼楷?shù)难哉Z中有著深深的自豪。
典角村是阿里地區(qū)邊境小康村建設的肇始。2011年,在對口支援阿里地區(qū)的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噶爾縣利用陜西援藏資金和其他資金2200萬元,啟動了典角邊境小康示范村項目,201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當時便成為阿里新村建設的典范,現(xiàn)在已是“自治區(qū)邊境示范村”。除了舒適美觀的住房外,村里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應有盡有,配備了15千伏太陽能電站,建設了村民活動廣場、運動場和農家書屋等。
生活在典角村的群眾無疑是幸福的。除了傳統(tǒng)農牧業(yè)生產收入以外,大家還享有草場補貼每人每年5000元、邊境補貼每人每年2200元、公益林補貼每人每年1300元等多項政策性補助,全村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達到98%以上。
近年來,在自治區(qū)科技廳駐典角村工作隊的推動下,村里的生產生活條件愈發(fā)改善。今年,駐村工作隊爭取到了投資100萬元的科技項目,計劃在典角村實施“養(yǎng)殖牛羊-沼氣-飼草種植、溫室蔬菜生產”的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該項目實施后,不僅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是落實精準扶貧、興邊富民的有力舉措。
“畢業(yè)后我會回到阿里,回到噶爾,選擇一份適合自己專業(yè)的工作,干出一番事業(yè)來?!卑⑼楷敻嬖V記者,“國家已經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好的條件,學成歸來后,我要用自己的努力為家鄉(xiāng)增光添彩。”
甲崗村:國旗招展分外紅
在阿里,與典角村齊名的還有日土縣日松鄉(xiāng)甲崗村。
還未進村,遠遠便望見一大片紅檐白墻的新式民居矗立在碧綠平坦的草原上,家家戶戶屋頂都插著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格外鮮艷。
剛一進村,現(xiàn)代化小區(qū)的形象便撲面而來——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達,路邊和房前屋后種滿了花草樹木,油菜花還開得格外鮮艷;有村民在澆灌草坪,還有村民在健身場地做運動。
早些年的甲崗村可不是這樣:土坯房隨處可見,泥土路晴天揚塵、雨天泥濘。住房差、交通差,是昔日甲崗村留給人們最大的印象。
同樣地處邊境一線,甲崗村相比典角村更新、規(guī)模更大。新村建設總計投入9019萬元,其中群眾自籌資金275萬元,實施92戶民房主體建設及村民廣場、村級幼兒園、標準化衛(wèi)生室、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于2015年開工,目前已有49戶200余名群眾入住。
借助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契機,村里還發(fā)展起了集體經濟,其中砂石場吸納群眾就業(yè)近百人,每人年均增收約6000元。
在60歲的次杰拉姆老阿媽家里,各種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屋前還蓋了暖廊,兩層6屋的設計為全家5口每人提供了單獨的房間。
“這個房子家里自籌了7萬元,其余全部是國家投入建設的。我們村不僅蓋起了新房子,大家也不再單純地放牧了,我兒子就在砂石場打工,加上國家的政策性補助,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次杰拉姆樂呵呵地說道。
“建成小康示范村后,我們讓甲崗村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讓全村人管理新村、經營新村、呵護新村,村民的精神風貌有了質的提升?!比账舌l(xiāng)黨委書記普布次仁介紹,“現(xiàn)在群眾對提高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從牛羊肉為主的單一飲食結構逐漸轉變?yōu)槭秤枚喾N蔬菜,從以牛羊糞為燃料轉變?yōu)槭褂媒固?、煤氣等清潔燃料,甲崗村群眾的幸福指?shù)可以說是年年提高?!?/p>
離開甲崗時,村民旦增羅布正在澆灌綠化地。他告訴記者,在縣林業(yè)局的安排下,村里會輪流派出群眾開展園林綠化和環(huán)衛(wèi)保潔,“這樣既美化了家園,又不用出村就掙到工錢,真是一舉兩得!”
在明媚陽光照耀下,晶亮的水珠灑在盛開的格?;ㄉ?,嬌艷無比。
什布奇村:小康生活美如畫
札達縣底雅鄉(xiāng)什布奇村,海拔2900米,是阿里地區(qū)海拔最低點,氣候濕熱、林木蔥郁,盛產蘋果、杏子等多種水果,有著“世外桃源”的美譽。
52歲的村民覺阿拉姆和丈夫索南平措世代生活在什布奇村,近些年來,一家人親眼見證了這個邊境小村飛一般的發(fā)展變遷——從2004年到現(xiàn)在,家里光是住房就換了3次。
“2004年,家里蓋起了實木結構的房子,有2間屋;2012年,國家出資4.6萬元,為我們蓋起了磚木結構的安居房;今年,我們又要搬到邊境小康村的新房里。生活真是過幾年就大變樣,真是有些超乎想象?!庇X阿拉姆微笑著說。
2016年,什布奇邊境小康村建設正式啟動,總投資2626萬元,為全村52戶、166名群眾建設房屋52套,還包含道路硬化、綠化、路燈、會議室升級改造等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50套。
覺阿拉姆的新家是一棟兩層小樓,主體建筑125平方米,暖廊30平方米,院子80平方米,倉庫16平方米,還帶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雖然面積比起舊居并沒有大多少,但是功能更加完善和現(xiàn)代,彩磚白墻的外觀也格外漂亮,遠在獅泉河鎮(zhèn)電信公司上班的女兒看了照片后也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除了住進新房之外,得益于國家對邊境一線群眾的特殊關懷,覺阿拉姆一家的收入也是年年攀升。家里有4口人可以享受到每人每年1萬多元的邊補、林補和草補等各項政策性補助,夫妻兩人和兒子被聘上生態(tài)崗位,每人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覺阿拉姆自己還是什布奇村委會干部,有工資收入。
近年來,底雅鄉(xiāng)充分利用當?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毁Y源,大力引導群眾發(fā)展林果經濟,為群眾免費發(fā)放林果苗木,還成立了什布奇村經濟林果專業(yè)合作社。覺阿拉姆家除了保留5畝青稞地外,其余土地全部用來種果樹,光蘋果就種了200株,去年賣出1000斤。
“如果群眾種的水果賣不出去,合作社就會以市場價回購,永遠不用擔心種水果會吃虧,”覺阿拉姆對記者說道,“什布奇雖然地處偏遠,但是黨和國家始終惦記著我們,想方設法為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我們也要知恩圖報,為祖國守好邊境,維護邊疆穩(wěn)定?!?/p>
從覺阿拉姆家里出來,只見一棟棟白色小屋掩映在蒼翠的蘋果林中,遠處雪山巍峨,腳下河流奔騰,一幅邊境生活的美好畫卷就此徐徐展開,令人流連。(記者 溫凱 扎西班典 巴喬 頓珠 索朗旺堆)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