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dāng)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新聞 > 西藏要聞

        跨越三十年的兩封高原來信

        2024年05月20日 08:24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圖為那曲市第五幼兒園黨支部書記達扎旺堆向孩子們講述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歷史。 浙江日報記者 倪雁強 王建龍 攝

        編者按:

        紙短情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信件承載著特殊的意義,它們不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時代的印記和情感的紐帶。

        1995年,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姜軍的求助信如同石投湖面,激發(fā)起杭州人民涌向高原的愛心,最終促成了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建立。

        2024年,達扎旺堆作為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第一批學(xué)生,給當(dāng)年那群“可愛的叔叔”寫了一封信,傳遞高原兒女對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深深感恩。

        從一封信、兩地情筑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到現(xiàn)在與區(qū)外學(xué)校別無二致的香茂鄉(xiāng)小學(xué),正是30年間全國援藏工作和西藏變遷的一個縮影。

        今日,本報攜手《浙江日報》推出《跨越三十年的兩封高原來信》聯(lián)動報道,讓我們一起品讀這兩封信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面積相當(dāng)于三個浙江省的那曲,最好的建筑是學(xué)校。

        牧野蒼茫,云層山脈并肩,牦牛群散落如星點,高高隆起的念青唐古拉山脈下,京藏高速和青藏鐵路線交錯穿越羌塘草原——時光如飛掠的車輛般迅疾,道路旁海拔4700多米、設(shè)施完備的香茂鄉(xiāng)小學(xué),有一段獨特的DNA深嵌在主樓墻體中:刻著“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石碑。

        29年前,一封來自援藏干部的求助信從那曲發(fā)出,翻越千山抵達3800多公里外的西子湖畔,隨之涌向高原的愛心,讓那里的孩子背上書包、改變命運;

        近30年來,很多曾在這塊石碑前暢快歡笑的孩子,帶著“愛和希望的種子”回到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鄉(xiāng);

        2024年春天,曾是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第一批學(xué)生之一的達扎旺堆,寫下一封信,向那群“可愛的叔叔”致意。

        自1994年對口援藏大幕正式拉開以來,至2022年,全國先后有10批共11900名援藏干部人才奮戰(zhàn)在高原各地。他們,都在用心、用情、用行動,向時代作答。

        高原來信

        拍照時,我就站在第一排正中間。那天的情景,讓我和30多位同學(xué)終生難忘:從此我們有新校舍了,再也不用忍受刺骨的寒風(fēng)了。

        ——摘自達扎旺堆的信

        今年4月,全國首批援藏干部、當(dāng)年任那曲縣常務(wù)副縣長的姜軍結(jié)束對西藏的回訪,搖下車窗,再次揮手告別這片土地。人群中,達扎旺堆突然上前,握住姜軍的手,將額頭輕輕抵在他的手背。

        這個至高的行禮,是尊敬,是送別,是祝福;是跨越30年被兩封書信串起的記憶,在這一天,被重啟,被表達,被延續(xù)。

        在38歲的達扎旺堆記憶里,童年有兩個鑲著金邊的日子:一是五年級的六一兒童節(jié),父母特意從牧區(qū)來看他,為他帶來一身藍白相間的新衣服;另一個,斑駁相紙定格1996年9月初的一天,在學(xué)校旁路邊瘋玩時,他和同學(xué)們突然被格桑老師召回,因為一群“可愛的叔叔”馬上要到來,“還要拍照片!”

        為了人生第一張照片,孩子們很快散去,換上最像樣的衣服,抹凈臉和頭發(fā)。他們聚到一塊鐫刻著“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石碑后,揮舞雙手,暢意歡笑。

        如今,已從事教育工作19年的達扎旺堆,是那曲市第五幼兒園黨支部書記。今年3月底,當(dāng)他在給孩子們準(zhǔn)備一堂主旨為“愛”的主題演講時,思索許久,孩時那個節(jié)日般的日子閃現(xiàn)眼前。

        “心中有太多感激的話想說出來?!睂懲暾n件,達扎旺堆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給當(dāng)年那群“可愛的叔叔”寫一封信:

        “起初,學(xué)校沒有圍墻,屋頂漏雨漏雪,教室窗戶幾乎沒有玻璃,上課時凍得直哆嗦。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同學(xué)們身上穿的都比較單薄。搬進窗明幾凈的新校舍后,同學(xué)們都特別開心?!?/p>

        他想告訴當(dāng)年的叔叔,后來,學(xué)校的圍墻砌得更好了,校舍更漂亮了;以學(xué)校為起點,他們的人生與家庭命運,都被改變。

        這一切,源自30年前的一?!胺N子”。

        1994年7月,西藏百萬農(nóng)奴解放35周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全國支援西藏”的方針和“分片負責(zé)、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模式。對口援藏大幕正式拉開。

        次年5月20日,浙江第一批45名援藏干部,胸前別著大紅花,從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大華飯店啟程挺進那曲。

        那天的雨水如西湖邊的柳枝般綿延。很多素不相識的市民走上街頭,耳邊漾起的啜泣漫過雨落枝葉的滴答,送別與被送別的人都紅了眼眶。

        之后,當(dāng)“520”演變成表達愛意的日子,很多當(dāng)年的援藏干部覺得,這個小小的巧合,照應(yīng)著所有人對雪域高原最樸實的情意。

        為了那塊豐碑

        我們期待著在世界屋脊上矗立起一座豐碑!——摘自姜軍的信

        一百多年前,現(xiàn)代探險家出現(xiàn)在那曲,向著彩云消散的遠方,沿著“只有野牦牛、野驢和羚羊踏出來的路”艱難跋涉。

        在今天,不消一眨眼,光纖通信就將達扎旺堆的心意傳達。但30年前,就像高原上遲遲不來的春天,寄出一封信,并不意味著會有回音。

        1995年8月10日,在那曲縣委住宿樓昏黃的燭光下,姜軍寫下一封特殊的“家書”,給素昧平生的時任《杭州日報》總編舒士越。

        那段日子,下鄉(xiāng)的車輪軋過茫茫草原又扎進河水,一些數(shù)字深深地刻在姜軍腦子里:那曲適齡兒童入學(xué)率只有22.5%,中青年文盲率高達75%;平均每1500平方公里內(nèi)只有一所小學(xué),讀完三年級又有72%的孩子失學(xué),重復(fù)父輩揮鞭牧羊的命運。

        對這個初為人父的28歲年輕人來說,無數(shù)個時刻,他只能在想象中抱上一抱血脈相連的新生命,但眼下,有一種對更多孩子的責(zé)任充盈心胸。于是,他向“大后方”求援:“每個杭州人少吃一根棒冰,少抽一支煙,省下的錢可以建三四所希望小學(xué)……”

        十余日后,姜軍被一封加急電報驚醒,簡短幾行字傳遞了喜訊。

        那年8月25日,姜軍的信在《杭州日報》頭版刊登,很快傳遍整座杭城。幾個月前深烙在人們心中的那場送別被喚醒,支援西藏的張力驟然迸發(fā)——每天都有大量懷揣現(xiàn)金的人涌進捐款點:一位在菜市場賣荷葉的小本生意人送來了3000元錢;一位不留名的婦女將丈夫去世的撫恤金塞進捐款箱;7歲小姑娘喻愷寧給姜軍寫信:“從今天qǐ(起)10天不吃棒冰,省下10元錢,為xi zàng(西藏)杭州希望小學(xué)買10塊磚?!薄?/p>

        一個星期內(nèi),56000多位市民、120多家企業(yè)捐助了225萬元。

        1996年下半年,4所希望小學(xué)相繼在那曲落成,其中一所將“杭州”刻進校名。每所學(xué)校都是當(dāng)?shù)刈钇恋慕ㄖ?。牧民興高采烈,他們?yōu)楹⒆荧I上哈達,牽來家中的高頭大馬,把孩子送入學(xué)校。

        當(dāng)下,那曲適齡兒童入學(xué)率早已是100%,2023年高考上線率達95.56%。

        從一封信、兩地情筑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到現(xiàn)在與區(qū)外學(xué)校別無二致的香茂鄉(xiāng)小學(xué),正是30年間全國援藏工作和西藏變遷的一個縮影。

        欣喜和快慰,足以抵消援藏干部切身感受的藏區(qū)之苦?;厮萆鲜兰o(jì)90年代,援藏干部在宿舍里燒牦牛糞取暖,年輕的腸胃吞下這里“極硬”的水、耐儲存的土豆和白菜,下鄉(xiāng)去渺無人煙的牧區(qū),有時要在車里過夜,氣溫降到零下十多攝氏度,他們靠著車窗捂著被服直哆嗦。

        這些年,黨中央從西藏異常艱苦的工作、生活出發(fā),制定各項政策舉措,解除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

        即便能在保障完善的宿舍里生活,但每個初到這里的援藏干部,對抗高原反應(yīng)的努力依然堪稱艱辛:頭痛、嘔吐、血氧濃度降到區(qū)外的搶救標(biāo)準(zhǔn)。他們的皮膚逐漸黢黑,高原紅烙在臉上。更令人擔(dān)憂的變化則記錄在醫(yī)學(xué)影像中:肺動脈高壓、心肌肥厚……許多浙江的援藏干部,每天要靠安眠藥才能睡上幾小時。有人甚至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雪域高原。

        他們不想過多地談?wù)撈D辛,但每個人,都會提及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的19個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種子

        30年來,是你們的愛,為我們種下了“希望和愛的種子”。讓我們牧區(qū)的小孩,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我也會把這份愛和溫暖傳遞下去。

        ——摘自達扎旺堆的信

        見字如面,信件傳達思念與期盼;紙短情長,寫信與回信的人,以光陰和人生作答。

        就像牦牛群日暮時分總會記得家的方向,大學(xué)畢業(yè),達扎旺堆沒有留在外面的世界。像他一樣重返家鄉(xiāng)的同學(xué)是大多數(shù)。還有人回到曾就讀的香茂鄉(xiāng)小學(xué)任教,每天在那塊“那曲杭州希望小學(xué)”的石碑旁,與又一屆眼神晶亮、笑容純真的孩子相伴。

        2018年,達扎旺堆在那曲古露鎮(zhèn)小學(xué)擔(dān)任校長。他注意到一個叫羅布堅才的孩子,總把殘缺的左手藏在褲兜,瑟縮著瘦小的身體。

        “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边_扎旺堆想,對這樣的孩子,更該付出無私的愛。他帶孩子們?nèi)ダ_,去游樂場、科技館,看外面的世界;他鼓勵羅布融入集體,即使大掃除,也安排他做一些擺桌椅板凳的活。

        一學(xué)期后,達扎旺堆檢查興趣班,被一個唱得最好、聲音最大的孩子吸引。一看,正是羅布,他用有缺陷的左手,使勁敲響非洲鼓。達扎旺堆禁不住熱淚盈眶。

        他將羅布的進步,歸結(jié)為“愛的力量”。寫信時,回望來時路,達扎旺堆恍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也正是被“愛”鼓舞:記憶里那間窗明幾凈的希望小學(xué)校舍,長久滋養(yǎng)著人生,這是他幸福感的來源,也讓他甘愿把愛回饋“原點”。

        希望與愛的種子,在當(dāng)下有了更多具象:

        醫(y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讓病痛遠離高原上的人們,也進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耕耘;

        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公益培訓(xùn)項目,每年都會派名師前往西藏,一筆一畫交融漢藏文化;

        不斷有援藏干部人才主動遞交續(xù)援申請,為這里實現(xiàn)更多可能,是他們未竟的心愿;

        越來越多的年輕“援二代”,沿著父輩走過的路,來到這里并扎下了根……

        “這個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021年7月,習(xí)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會見援藏干部人才代表時強調(diào)。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xí)近平率福建第二批援藏干部進藏。在浙江工作期間,他也一直關(guān)心西藏建設(shè),高度重視援藏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朝,漫步在拉薩的北京中路,那曲的浙江中路、遼寧中路,日喀則的山東中路……每個路名,都匯聚了全國援藏的力量。30年間,援藏人前后接續(xù),為西藏帶去了另一種“高原反應(yīng)”——2019年底,西藏擺脫被束縛了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對口援藏政策也從“輸血式”幫扶轉(zhuǎn)向“造血式”幫扶,“十三五”期間17個省市規(guī)劃安排援藏項目達1260個,完成總投資200億元……

        廣闊的“世界屋脊”上,當(dāng)藏族同胞遇上援藏干部人才,總會互相熱情招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標(biāo)語隨處可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根在心。

        29年前,當(dāng)杭州的愛涌向高原,《西藏日報》曾用一篇頭版頭條文章《來自大后方的回響》千里呼應(yīng):援藏干部是一粒種子,大后方則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西藏只有在祖國大家庭中才能繁榮興旺,祖國永遠是西藏的堅強后盾”。

        眼下,高原綠意已來:那曲曾是中國唯一沒有樹木綠化的城市,如今一些道路旁已有云杉生長,有的還結(jié)出扎實飽滿的果實,偶有西藏雪雀筑巢枝間。

        30年來,全國各地的援藏干部人才抵達遙遠的雪域高原時,往往會從家鄉(xiāng)帶來一瓶水、一捧泥。當(dāng)水和泥融進新的土地,他們堅信,泥土與心意總能相融,種子會破土萌發(fā)。春天如同回信,終將在眼前舒展。(浙江日報記者 陳偉斌 黃小星 記者 萬靖)

        責(zé)任編輯:格桑卓瑪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