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這樣一個來自鄉(xiāng)鎮(zhèn)基層的干部來說,下鄉(xiāng),可謂是家常便飯,因為鄉(xiāng)鎮(zhèn)日常工作接觸的就是最廣大的基層群眾。2013年被組織選派為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以后,來到那曲地區(qū)(現(xiàn)那曲市),擔任市住建局副局長。環(huán)境變了,崗位變了,職務變了,但喜歡下鄉(xiāng)、深入群眾的習慣卻沒有變。僅僅兩年多時間,我跑遍了那曲市11個縣,有的縣還去了多次。但最難忘的,是那年到那曲東部比如縣的一次下鄉(xiāng)。
比如縣羊秀鄉(xiāng)是那曲市住建局的聯(lián)系鄉(xiāng),其中有6個行政村是那曲市住建局的駐點聯(lián)系村,根據(jù)規(guī)定,局里每位領導班子成員都要聯(lián)系一個村。于是,一個叫奇達村的村子從此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9月份的一天,趁著那曲的天氣尚未轉冷,我決定到自己的聯(lián)系村羊秀鄉(xiāng)奇達村去一趟,并代表局里和浙江援藏干部,看望慰問6個駐村工作組的同志。
由于路途遙遠,從那曲地區(qū)出發(fā)到羊秀鄉(xiāng),車程要七、八個小時。我們早上8點多鐘就出發(fā),這個時間在區(qū)外已經(jīng)是上班時間,但在那曲天才剛蒙蒙亮。車行5個小時才到比如縣城,我們在一個路邊藏餐館吃了午飯就抓緊出發(fā)趕路。離開縣城不久,眼前橫亙著一座大山,這便是比如縣最高的山峰之一夏拉山,翻過這座山就到羊秀鄉(xiāng)了。車子一路上坡,在山腳還是晴空萬里,藍天白云,到了山腰時天氣陡變,狂風驟起,黑云壓頂,豆大的冰雹砸得車窗爆響,隨后竟下起了鵝毛大雪,瞬間整個夏拉山山體變白,道路也變得泥濘起來,車輪直打滑,車速也慢了下來,看著窗外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身上緊張得禁不住冒出了冷汗。
翻過6000米海拔的夏拉山口,就到了羊秀鄉(xiāng)地界。到了山腳,只見這里山清水秀,山間云霧繚繞,河水清澈見底,若不是民居較為破敗,道路坑洼不平,牦牛四處閑逛,還以為是到了江南某鄉(xiāng)村了。
下午5點多鐘,終于趕到了我聯(lián)系的奇達村。由于路上遇到風雪,比平時多花了一個多小時。奇達村距鄉(xiāng)政府不遠,村里的藏族群眾樸實善良,大多不會說普通話,連來迎接我的村干部也不會說。村民們見到我后仿佛很驚奇,但都友好地微笑點頭,讓我恍如穿越到世外桃源,見到一些“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人。
晚餐是工作組同志自己燒的,平時他們吃的都是藏餐,今晚特意炒了兩個川菜,吃飯就在村會議室里。由于海拔較低,加上工作組同志熱心相勸,我便大膽喝上了酒。藏族同志樸實直爽,一個個向我敬酒,到晚飯吃好時,有一位竟已醉倒,呼呼直睡。
晚飯后,我一改以往半夜一、二點鐘睡覺的習慣,十一點多便睡下了。藏族的椅子和床是一體的,加上靠墊就是椅子,拿掉靠墊就是床,雖然不習慣,倒也并不難受。
迷迷糊糊睡到半夜,忽然被一陣猛烈的拍打院子鐵門的聲音驚醒。由于當時為迎接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要求駐村工作組一律在崗,并經(jīng)常夜里突擊檢查。工作組的多吉第一反應就是檢查組的人來查崗了,剛想出去開門,被組長羅措攔住了,羅措說,不對,可能是棕熊,如果是人不可能這樣亂打的。幾個隊員拿了值班電筒打開房門走出去,從院子鐵門縫里看到一個黑乎乎毛茸茸的身影,果然是棕熊。大家邊拼命發(fā)出吼叫聲,邊撿起院里的石塊往熊身上砸,還有兩位同志拿起臉盆敲打,終于把棕熊嚇跑了,但大家緊張得手心里捏著一把冷汗。
據(jù)工作組同志介紹,這已經(jīng)是他們這一年第三次遭遇棕熊了。有一次他們早上起來到廚房里,發(fā)現(xiàn)里面的青稞粉、奶渣灑了一地,知道肯定是棕熊來過了。最驚險的是5月份的那次,一頭棕熊帶著兩頭小熊打破窗戶爬進了工作組駐地,工作組的同志趕緊逃離,村民們聞訊拿起棍子、鐵鍬趕來,大熊嚇跑了,兩頭小熊被堵在房里抓住了。第二天,他們還是把兩只小熊放掉了,怕大熊前來報復。我一來就遇到棕熊,工作組的同志開玩笑說,可能是聽說有貴客在特意來拜訪吧。我倒寧愿相信棕熊是因為饑餓聞到會議室里飯菜的香味被吸引來的。現(xiàn)在生態(tài)保護越來越好,棕熊越來越多,野外找吃的也越來越難,到藏族群眾家里來找吃的,也許對棕熊來說,也是被逼無奈之舉。
第二天上午去看望慰問其他幾個村的工作組同志。那曲市住建局工作組派駐的6個村,沿奇曲河而分布,距離綿延竟達80公里,從海拔3900米的奇達村到4800米的瓦寧村,景色也由潺潺流水轉換到巍巍雪山。從早上9點出發(fā)赴各駐點走訪慰問,每個點只是與工作組同志見個面,稍事寒暄,了解駐村工作情況及所駐村的發(fā)展情況,感覺猶如蜻蜓點水般,卻也直到下午3點多鐘才走完。各個駐村工作組的同志很是激動,都準備了牛肉、酥油茶及各種點心,當然還有哈達。由于一天馬不停蹄,一路顛簸搖晃,回到奇達村駐地竟有腰酸背痛之感。
奇達村居民點到夏季牧場隔著一條河,河上只有一座簡易的鐵索木板橋,由于年久失修,有的木板已經(jīng)腐爛,牛羊根本無法通行。在河上建一座人畜通行的新橋,成為村民強烈的呼聲。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當即到河邊夏季牧場進行了實地察看,感到這里建座橋的確十分必要,便答應籌資10萬元,幫助實施這個項目。工作組同志和村干部十分高興,說這座橋建好后,就以我的派出地浙江省常山縣命名,取名為“常山橋”,作為浙江援藏干部無私援助奇達村建設的友好見證!我深知,我捐助建造的不僅僅是人畜通行的橋梁,更是一座聯(lián)系漢藏民族兄弟情誼的橋梁。
出于援藏的使命和對藏族同胞的關心,我讓村干部幫我找?guī)讘糌毨?,進行幫扶對接。沒想到村干部對此犯了難,說村里沒有貧困家庭的。最后勉強找到一戶,是位老年藏族婦女,沒有丈夫子女,眼睛不好,因此沒有蟲草收入,但村里已經(jīng)給建了簡易板房,工作組給買了新的床鋪及生活用具,而且已經(jīng)列入村里的五保戶,生活也已沒有后顧之憂。村干部介紹我的來意后,她站起來,接過我給的慰問金,感激地合掌向我致謝,不停地說著“扎西德勒”,并拿出哈達給我獻上。沒有如愿找到對接幫扶的貧困對象,遺憾之余,但心里卻是很欣慰的,這說明這些年藏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這不就是我們援藏的最大目標嗎?
這次下鄉(xiāng),花了3天時間,這也許是我的工作生涯中最遠最險的一次下鄉(xiāng),也是經(jīng)歷奇遇的一次下鄉(xiāng)。我深深感到,如今的藏族群眾生活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口支援西藏得到藏族群眾的普遍擁護,只要落實好黨的政策,西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作為一名援藏干部,有幸投身和見證西藏這塊祖國神圣領土脫貧致富的歷史性偉大實踐,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
(作者余風 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