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凈如洗的藍天,潔白似絮的云朵;圣潔如玉的雪山,空曠寧靜的草原;悠閑啃青的牦牛,策馬馳騁的藏民;金頂閃耀的寺廟,虔誠膜拜的喇嘛……構成了一幅幅令人癡迷的圖畫。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參加中國西藏文化論壇的三十多位代表組成考察團,來到這片雪域高原,親身感受西藏文化的歷史與變遷。
天路之旅
十二日晚,在西寧踏上K917次青藏列車,一切都是新鮮的。進入整潔的車廂,迎接客人的是芬芳的鮮花以及充滿藏族特色的各種內(nèi)飾,藏式風格的地毯、掛飾以及列車員極具藏族特點的服裝。列車員用中、英、藏三種語言做了此次行程的簡要介紹。據(jù)了解,所有調(diào)到青藏列車上工作人員,上崗前都經(jīng)過了三種語言的培訓。
十三日凌晨,列車抵達格爾木。從這里開始,途經(jīng)海拔四千七百六十七米的昆侖山口,踏著腳下的永久凍土層,沿唐古拉山脈一路爬升,最終到達五千七百米的唐古拉之巔,然后一路向下,到達安多,后到達藏北小城那曲,體驗極寒氣候,就此路途平坦,一路海拔降低,等到了羊八井,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窗內(nèi)是舒適休息空間,窗外是雪山和草地,以及悠閑吃草的藏羚羊、牦牛。論壇代表、歐洲議會社會黨議員格林?福特也對青藏鐵路連連稱贊,他說列車非常舒服,列車員也很熱情,車窗外的風景更是令人驚嘆,到處能看到防風固沙的設施,相信這種環(huán)保措施會很有效。
來自日本大正大學的四位佛教研究學者已經(jīng)多次進藏,得知青藏線開通的消息后決定親自來中國看看這條神奇的“天路”。前田亮道教授告訴記者,他沒想到列車的臥鋪這么干凈,服務質(zhì)量很好,也沒想到通常在飛機上才配置的密封設施,會在火車里看到,更沒想到中國在這么短的時間,就修成了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宗教之旅
抵達拉薩的第二天,考察團首先來到位于拉薩中心著名的大昭寺,寺中供奉著釋迦牟尼的十二歲等身佛像,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時從長安帶到拉薩的,一直是藏傳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
寺院門口,是五體投地的磕長頭的信徒和吱呀轉動的經(jīng)筒;敬獻哈達和祈福的信眾隊伍從寺內(nèi)排到大門外。得到特別允許,考察團全體成員得以進入殿堂內(nèi),近距離瞻仰這尊珍貴的佛像。來自印度的自由撰稿人昌都拉興奮地說,這座寺廟的偉大真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寺廟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值得一來再來。
有人說到拉薩不去布達拉宮就不能真正感受到西藏的魅力,不能真正地體驗西藏文化。十五日上午,考察團終于走進了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藏民族智慧創(chuàng)造的古代建筑杰作。布達拉宮矗立在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依山而建。可以說是圣地拉薩乃至整個西藏高原的象征。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
真正走進布達拉宮,沒有人不為她的宏偉和壯觀所震撼。丹麥文化協(xié)會秘書長芬?安德森告訴記者,雖然他不是一名藏傳佛教的信徒,可是能夠親自來布達拉宮,這座記錄著藏傳佛教眾多領袖人物的宮殿,此生無憾了。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虔誠的信徒,不遠千里來布達拉宮圓自己的朝圣夢。
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白居寺、夏魯寺和拉薩的色拉寺、羅布林卡等,這些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都是這次考察團參訪的重要內(nèi)容,參訪團成員對于藏傳佛教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感嘆不已,宗教信仰在這片土地上得到了自由傳承。
文化之旅
專門從事西藏研究達二十多年之久的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史維國是第十次來到拉薩。他認為,青藏鐵路的開通無疑給西藏的文化保護帶來了重大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這位精通藏、漢兩種語言的學者所言也是考察團其他海外學者的關心話題,為此主辦方特別安排了西藏博物館、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以及西藏社會科學院的參訪行程,并與當?shù)貙W者進行互動討論。
坐落于拉薩市羅布林卡東南角的西藏博物館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xiàn)代化功能的博物館,館藏珍品豐富,諸如各種類型的史前文化遺物,多種質(zhì)地和造型的佛、菩薩人物造像,歷代蘸金粉、銀粉、珊瑚粉等手寫的藏文典籍,五彩紛呈的唐畫,各種樂器和法器。館中珍藏的關于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關系的檔案、反映舊西藏經(jīng)濟關系和人權狀況的檔案尤其引人注目。
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社會事務部原高級官員、協(xié)會常務理事賴尚龍說,西藏和祖國關系的歷史檔案都是第一手資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許多都是第一次看到。
十五日下午在西藏社會科學院,院內(nèi)專家學者同考察團進行了現(xiàn)場交流。來自印度的“佛教遺址發(fā)展協(xié)會”主席阿文德?阿羅克認為印度同中國西藏文化有很深淵源,希望未來可以加強同西藏當?shù)貙W術交流。
對于青藏鐵路給西藏社會和文化帶來影響,社科院經(jīng)濟研究所的專家說,青藏鐵路的開通必然帶來更多海內(nèi)外游客,運輸?shù)谋憷矊ξ鞑匚磥斫?jīng)濟發(fā)展帶來刺激因素;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也是必然的,現(xiàn)代化本身就是雙刃劍,西藏文化的保護也一定會同青藏鐵路的修建一樣,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